《篆刻》读后感
金梦伊 | 三8班
| 发表时间:2021-7-23 14:23:38 | 阅读:286次
|
《篆刻》读后感
我看完了《篆刻》这本教材,知道了许多关于印章的故事和“印章”名称的变化。
春秋战国时期的印章统称为玺。秦始皇统一六国后,皇帝皇后、诸侯的印章才可以成为玺,其他人的叫做“印”、“章”、“印信”。明朝开始流行石章,文人墨客参与刻印的也越来越多。于是“篆刻”这个名称逐渐流行起来。
印章的上方雕刻着立体图饰称为印钮,也有很多种,鼻钮、瓦钮、带环龟钮、驼钮、蛇钮、带钩钮、狗钮、泉钮等。
制作印章的材料也有很多,有铜印、玉印,还有石印、陶瓷印、竹印、牙印。牙印是用象牙制成。现在我国已立法禁止捕猎大象了。
汉字也有许多演变,甲骨文、经文、小篆、隶书、草书、楷书、行书。甲骨文的特点是中国商代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,名称由来是因镌刻、书写于龟甲与兽骨上得名的。金文所记内容大多都是颂扬祖先及王侯的功绩,也记录重大的事件。周以前把铜称为金,所以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就称为金文。小篆是秦朝统一的文字,形体偏长,匀圆齐整,又称秦篆,是由大篆衍变而成,用于刻石。隶书是强化了汉字的记号功能,削弱了象形功能,对汉字的改变很大。草书是汉中的一种字体,为了书写简单,在隶书的基础上演变过来的,特点就是结构减省,笔画连绵,后来发展形成了一种有艺术价值的章草。楷书是点横竖撇进一步发展形成的真正的方块字。楷书到了宋代,出现了“宋体”,又称为正书,始于东汉,特点就是比划平整,形体方正,可做楷模。可是楷书有一个特点就是写起来太慢,然后行书就是为了弥补书写太慢,和草书难以辨认产生的。
古人很智慧,他们发明了印章,印章易于保存。如果没有印章可能也不会有古老的印刷术。那时候,古人将各种文字刻成印章,按需要摆在一起,组成各种句子和段落,然后印出来,如果没有这些技术,就没有书籍流传给我们,那么许多历史问题就不可能得到解答和呈现。
|